您的位置:首页
>讲述---成中医往事
讲述---成中医往事
-
讲述人:原后勤基建处副处长 王军现今的中国,车多路堵已成常态,我们的校园也是如此。 可是在六十多年前,我们学校创建之初,却只有两台非机动车。一台是马拉的胶轮大车,主要用于拉货;一台是人力的黄包车,主要用于接送学校当时的领导。赶大车的师傅名叫武宝森,拉...[讲述---成中医往事] 发表时间:2020-04-21
-
讲述人:原后勤基建处副处长 王军吴老先生是我校建校之初为数不多的几位著名教授之一。1955年在北京列席全国政协会期间,向毛主席捐献子午流注图最为称道。老先生上为国家主席把脉,下为庶民百姓看病,很多故事至今传为佳话。我家与老先生为邻,也就是校友们熟知的老八幢...[讲述---成中医往事] 发表时间:2020-04-21
-
常言说往事如烟,岁月无痕,但我总感觉岁月在我心里,虽说时光如水,但也留下铭刻在心的印迹。上世纪五十年代末,随我父亲邓绍先奉调到校任教,十二桥三十七号便成为了我生活的原点。这里有我成长的足迹,有我在这里工作直至退休的历练,成长也是一种岁月的沉淀,它能让一...[讲述---成中医往事] 发表时间:2019-05-07
-
宋兴,陈潮祖教授学术继承人,现任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各家学说博士生导师,四川省中医学术技术带头人。本文为宋兴怀念恩师陈潮祖所作。从平凡中走来陈老的求学之路他出生于偏僻的农村(1929年2月12日生于四川省宜宾县李场镇),自幼喜读书,天资聪慧,18岁毕业于宜宾师范...[讲述---成中医往事] 发表时间:2019-05-06
-
膏、丹、丸、散是中华国术精髓,在诊治疾病的临床运用中因其配伍方便,药性稳定,便于加工,成本低廉,疗效持久而被世人推崇。因此有“诊顽疾不外望闻问切,起沉疴多为膏丹丸散”的说法,我通过亲身经历的几件事例,对此有深刻的感受和体会。记得我上小学五年级时,(约196...[讲述---成中医往事] 发表时间:2019-05-06
-
我校各家学说博士生导师宋兴教授在课堂上曾向学生讲述了冉老为他诊治的往事。宋兴在童年时间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的大饥荒,差一点饿死了,吃过很多树皮草根,后来肠胃就一直不好,很容易腹泻。上大学时,曾找过当时成都中医学院的不少名家诊治,都没有收到良好效果。唯独没...[讲述---成中医往事] 发表时间:2019-05-06
-
我校各家学说博士生导师宋兴教授是曾应台老师的关门弟子,据宋教授回忆,曾老曾运用三仁汤加减治愈一例小儿久咳,他至今记忆犹新。 1978年,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单身职工都住集体宿舍,一层楼有二十多个房间,一条共用通道把房间隔成南北两排,三个青年教师共住一间十二平...[讲述---成中医往事] 发表时间:2019-05-06